記者李敬欣田園鄭松波首席記者王魯峰
昨日上午9時,省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召開第一次記者招待會。
副省長史濟春、張大衛、劉滿倉,省發改委主任張維寧、省工信廳廳長楊盛道、省財政廳廳長錢國玉、省國土資源廳廳長張啟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劉洪濤、省交通運輸廳廳長董永安、省農業廳廳長朱孟洲、省商務廳廳長李清樹、省環保廳副廳長段金生出席會議并接受記者提問。
記者招待會由省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新聞發言人連子恒主持。
會上,各大媒體記者就房價、改善民生、失地農民生活保障、提高農民收入等百姓關心的話題,產業集聚區發展、交通項目建設、國土資源保護、環境保護等與我省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的問題進行提問。
記者提問踴躍,回答者也盡量詳細具體,記者招待會被延長半小時才結束,共開了兩個多小時。
房價走勢:可能還有一個往上拉升的過程
記者:目前房價之高已經超過了普通百姓的承受能力,“蟻族”、“房奴”、“蝸居”等流行詞語都是描述當今社會普通百姓在高房價的壓力下的生活狀態。請問張大衛副省長,您認為怎么改善“蟻族”、“房奴”等群體的生存狀態?對2010年的房價走勢您有什么樣的預測?
張大衛:“房奴”、“蝸居”這些詞語,既反映出房地產業存在很多問題,也反映出年輕人,特別是進入城市打拼的年輕人和進城農民面臨的實際生活困難和現狀。
房價問題是一個非常敏感的社會問題。從目前監測的情況看,去年年底,鄭州市的房價和全國一樣,出現了比較快速的增長。在全國70個監測城市中間,鄭州居第54位。去年12月,鄭州的房價環比增長了3.5%,增幅雖然不像很多一線城市那么大,但是考慮到河南工資水平和農民人均純收入水平還比較低,快速增長的房價仍然給消費者、居民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為了控制房價過快增長,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我省已經詳細地做了安排和部署:
一、繼續加強對房地產價格和房地產市場的監測。現在建設部門、統計部門、發展改革部門對房價的監測做到每日一報。省政府一周聽一次匯報。
二、大力建設發展廉租住房。今年要進一步加大廉租住房的開工戶數和面積,爭取建成10萬套以上。我省是全國第一個提出由省級財政對廉租住房給予補貼的省份。同時,還要大力發展經適房、限價房和公共租賃住房。要采取一些政策,引導發展一些中小套型和中偏低價位的房子來供低收入群體,包括新就業族群居住。
三、加強土地管理和土地供應。特別是在劃撥土地支持廉租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設方面要加大力度。同時,要對開發豪華型、大戶型的房地產開發項目和開發不規范的房地產開發項目,適當收緊地根,加快土地出讓金的收繳工作。
四、大力推動城市和工礦棚戶區的改造,使城市低收入人群居住條件迅速得到改善。
五、加強房地產市場的監測和管理。特別是對那些捂盤惜售、囤積房源、信息欺詐、管理不規范的開發行為要給予嚴厲的處罰。對小產權房、不按政策開發的房地產行為進行限制,包括非政策允許的集資建房等。另外,各級政府要加強對投資、投機等購買房產行為的限制。這樣使整個房地產出現一種良性、健康的發展勢頭,使蟻族也好、房奴也好、蝸居的也好,能夠看到希望,能夠在短期內使他們的居住條件得到改善。
至于今年的房價走勢,我覺著它可能還有一個往上拉升的過程。既然一線城市已經有很高的房價,那就會波及二三線城市,這是一個規律。我們現在在做的,是千方百計地阻擊房價過快增長和過快地波及二三線城市。
改善民生:加大就業援助力度
記者:保障民生是近幾年政府工作的重點,今年在保障民生方面我省有什么計劃?
錢國玉:去年,我省用于改善民生的投入增加不少,僅用在十大實事方面的資金就達512億元。
2010年,我省各級財政將籌措600億元,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
目前已形成的惠民政策有:
將2009年到期的就業扶持政策再延長一年,加大對就業困難人員特別是4050人員和零就業家庭的就業援助力度;對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免學雜費;將各級財政對新農合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進一步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和城鄉低保對象補助水平;進一步提高廉租住房補貼標準,擴大保障范圍;加大對城市工礦區、棚戶區、農村危房改造支持力度;進一步增加惠農補貼,提高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的補貼標準,增加補貼品種
記者招待會之三農篇 征地補償標準提高近20%
農民增收:落實強農惠農政策
記者:2010年,我省在增加農民收入方面將采取哪些措施?
劉滿倉:去年,我省農民年平均純收入4807元,增加了7.5%,今年,我省將繼續抓好抗災減災工作,落實強農惠農政策。
一是通過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
二是通過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三是通過促進農民就業創業,持續增加農民收入。
四是通過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和縣域經濟,引導和支持農民向二、三產業轉移,積極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助推農民增收。
五是通過抓好惠農政策落實,加大農業補貼力度,直接增加農民收入。
征收土地:要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條件
記者: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中,如何保障失地農民的權益?
張大衛:征地補償安置工作事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社會穩定的大局。2010年,我省將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征地補償安置措施,確保被征地農民實際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
第一是嚴格執行新的征地補償標準。自2009年11月1日起,我省全面實行了征地區片綜合地價,補償標準不但比原來平均提高了近20%,而且新增加了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今年征收土地必須嚴格按照新標準對被征地農民進行補償,并落實新增加的社會保障費用,對不執行新補償標準的堅決不予批準用地。同時,2到3年調整1次征地區片綜合地價標準,保證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收益不因物價上漲等因素而降低。
第二是提高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費補償費標準。未調整補償標準的省轄市,要盡快調整。
第三是對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實行社會保險安置。社會保險安置所需部分費用已在征地區片綜合地價中單列,其使用辦法已經明確。今年,國土資源部門要積極配合省社會保障部門,督促各市縣嚴格執行文件規定,確保對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實行社會保險安置。
另外,對征收土地涉及個人住宅的要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條件。隨著城中村改造的加快,征收個人住宅用地越來越多。對征收土地涉及個人住宅的依法給予拆遷補償,還要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條件。
耕地保護:建設用地項目全部實現“先補后占”
記者:我省是農業大省,省委、省政府又提出加快糧食核心區建設,河南采取哪些措施保護耕地,確保糧食安全?
張啟生:河南一直非常重視耕地保護工作,近幾年,省委、省政府把加強耕地保護作為加快糧食核心區建設的重要支撐,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第一,不斷加強耕地占補平衡工作。我省把實現占補平衡作為堅守國家18億畝紅線的第一措施,確保實現“占一補一”。開展耕地后備資源調查,加大補充耕地儲備力度,保證建設用地項目全部實現“先補后占”。
第二,實施土地綜合整治,逐步改進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工作。僅2009年,我省就投入26億多元,實施大的土地整理項目275萬畝。省委八屆十次全會把土地整理列入八大提速工程,加快建設速度。省政府組織了南水北調渠首及沿線土地整理重大工程,規模350萬畝,投資52億元,該項目已得到國土資源部和財政部批準,進入了實施階段。我省還成立了土地綜合整治領導機構,啟動了100個試點村的項目建設,預計三年內,可完成“千村整治”的任務。
第三,以建設促保護,穩定基本農田面積,提高基本農田質量。多年來,我省嚴格控制建設項目占用基本農田,基本實現了基本農田面積不減少,質量有所提高。下一步,我省將根據修編后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基本農田進行調整劃定,將基本農田保護指標全面落實到地塊,設立保護標志,建立檔案并進行逐級備案。
糧食生產:力爭產量穩中有增
記者:今年我省如何保持糧食穩定增產?
劉滿倉:今年我們將抓好以下主要工作,實現糧食穩定增產。一是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4億畝以上。二是繼續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充分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三是組織實施2010年糧食穩產保豐收行動計劃。四是落實增產措施。實施糧食增產的田間工程,完成83萬畝以上標準良田建設和206萬畝土地整理和復墾開發。實施糧食豐產科技工程,繼續開展萬名科技人員包萬村活動。五是積極爭取國家支持,盡快開工建設一批糧食生產項目,力爭單產略有增長,糧食總產穩中有增。
記者招待會之經濟篇 優化升級實現高端高質高效
關于交通
高速公路繼續領跑全國
記者:我省是個地域和區位優勢十分明顯的省份,但近兩年在這方面受到的競爭壓力特別大。現在全國的動車組增加得非常快,客運專線、高速鐵路都在加速建設之中,例如西安、合肥、武漢等,這些城市及所在的省份都在打綜合交通運輸樞紐牌。那么我省在今年的交通建設中,將采取哪些措施來繼續鞏固我省的地域和區位優勢?
董永安:現在全省上下形成一種共識,河南的區位優勢就在于它的交通優勢,交通優勢就在于它的交通樞紐地位,這一優勢是不能丟的。如果丟了,那我省在與其他省份的競爭中就會全盤皆輸。
2010年,我省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資將達到850億元。鐵路、航空兩項就達到500多億元,在公路、水運、客運場站建設方面,將達到260多億元。
今年,我省在鐵路方面將開工建設鄭徐客專、機場至許昌、機場至登封、洛陽城際鐵路等一系列工程;機場吞吐量要由700多萬人次增加到950萬人次,力爭突破1000萬人次;高速公路方面,將全面加大建設力度,在2009年已經開工26個項目的基礎上,還要新開工17個項目,使在建里程達到2665公里,年底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將突破5000公里。到2012年突破6000公里,繼續保持高速公路領跑全國的地位。在干線公路方面,加大對干線公路的改造力度,繼續保持干線公路在全國的優勢地位。在農村公路方面,我省將投入30億元,對縣鄉公路改擴建5000公里,農村道路3000公里,改造危橋2萬延米,繼續保持我省公路總里程全國第一,高速公路總里程全國第一,農村公路總里程全國第一的優勢!
關于環保
全面推行水環境生態補償
記者:去年,我省在部分流域首次實行了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在全國引起較大反響。請問,實行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一年來效果怎樣?下一步如何推廣完善這一機制?
段金生:我省從2009年1月起,在省轄沙潁河流域實施水環境生態補償制度;從2009年8月起,在省轄海河流域實施水環境生態補償制度。即哪個地方超標排污越多,哪個地方扣繳的錢就越多,扣繳的資金用于流域內的水污染治理。
2009年沙潁河流域共扣繳生態補償金8407.55萬元,上半年扣繳補償金6571.3萬元,占全年扣繳額的78.15%;下半年以來,由于各市采取了多種有效舉措,流域內水環境質量得到改善,各市生態補償金扣款額也明顯下降。
2009年省轄海河流域共扣繳濮陽市生態補償金32萬元,安陽、鶴壁、新鄉、焦作4個省轄市因監測斷面水質沒有超標而未扣繳。
總體來講,生態補償機制促進了地方政府水污染防治的力度和進度,使我省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河流生態水得到一定補充。
從今年開始,我省將在全省各流域開展水環境生態補償工作,力爭通過這項環境經濟政策的有力實施,進一步促進全省水環境質量的改善。
關于產業結構
落實十大產業陣型規劃
記者:產業結構優化是一個國家和地區核心競爭力提升的重要體現之一,2009年中央及各省區經濟工作會議都把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放在了突出位置。咱們省的工業結構是以能源、重工業為主的,那么,我們調整的方向是什么?今年我們會在哪些方面取得新的進展?
史濟春:去年我們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堅持了長短結合,實行了一系列調結構、促轉型的戰略部署,制定了十大產業陣型規劃,建設了一批轉型升級的項目,工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步伐明顯加快,特別是在醫藥、電器、食品方面的增速,都超過了全省工業的平均水平。去年,政策性資金總共投入了14.9億元,重點支持了521個結構調整項目,投資了859億元,這是歷年來河南在財政政策性資金方面投入最大的一年,這足以說明省委省政府對產業結構調整方面的重視。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著產業升級、產業核心力競爭和高端高質高效來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所謂高端,即高端產業、高端產品、高端技術;高質,即產業素質和產品質量;高效,即資源能源的利用要高效。
第一,全面實施十大產業陣型規劃的落實,重點支持15個重點領域,推動生物、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金融、環保等產業的快速發展,搶占未來產業制高點,使整個河南產業產品結構得到優化升級。
第二,實施轉型升級雙千工程,今年確保開工項目850個,投產項目完成投資1200個。
第三,實施轉型升級重點企業發展規劃。力爭全年完成投資400億元,新增營業收入1000億元。
第四,繼續實施戰略合作行動計劃,特別是和沿海、國內外重點優勢企業的戰略合作,推進中石油在商丘、中石化在豫北煤礦等的建設,同時結合河南的整個發展進行銜接,找準雙贏的對接點,來進一步加強合作。
第五,淘汰落后產能。在淘汰落后產能方面投入了14億多元,小火電關閉了300多家,淘汰落后鋼鐵46家等。今年要繼續加大淘汰落后產能,使我省能耗和裝備水平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關于產業集聚區
1000億完善基礎設施
記者:今年省發改委將出臺什么措施來推動我省產業集聚區的發展?今年我省在產業集聚區投資上將有什么樣的規模?
張維寧:去年是我省產業集聚區建設全面提速的一年。
初步統計,全年產業集聚區完成工業項目投資1852億元,其中利用省外資金約1100億元,新開工1000萬元以上項目2829個、投產項目1840個、在建項目2422個。
尤為可喜的是,許昌、鶴壁、周口、鄭州等地的部分產業集聚區,在承接境外和沿海發達地區電子、陶瓷、鞋業、紡織服裝等產業鏈式轉移和集群化轉移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鮮明特色的產業集聚區發展品牌。
今年我省將大力實施“產業集聚區建設工程”。主要內容包括:
一、堅持“一個導向”,即“企業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合構建”。
二、增強“六個能力”,即規劃引導、產業支撐、集聚發展、要素保障、自我發展、綜合承載能力。
三、突出“五個重點”。第一個重點是完善規劃體系;第二是落實扶持政策,主要包括:電價政策——對已批復的縣域集聚區內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大工業項目生產用電,執行省網直供電價,僅此一項就可降低企業電價成本8億元以上。財稅政策——從今年開始三年內,省級從集聚區集中的增值稅、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實行“核定基數、超收返還”的辦法,省分成“三稅”收入比核定基數超收部分,全部返還集聚區,增強自我積累能力。稅收分享政策——探索實行異地入區項目投資分享稅收政策。同時,繼續完善投融資機制、土地、環保容量優先配置等配套政策。第三是完善基礎設施。將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和標準化廠房建設項目納入省“雙千”工程,爭取全年完成投資1000億元以上。同時,鼓勵各地將土地收益和其他財政資金及社會籌資用于在產業集聚區集中建設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和職工住房,發展工業房地產。第四是加強招商引資。原則上省轄市區內的產業集聚區新上項目投資強度不低于150萬元/畝,縣域產業集聚區新上項目投資強度不低于120萬元/畝。力爭全年全省產業集聚區利用省外資金突破1500億元,工業項目投資完成3000億元以上。第五是開展升級競賽。抓緊研究制定產業集聚區考核指標體系和城市新區、產業集聚區規模標準,對經考核達到相應標準的產業集聚區或專業園區,將享受相應的待遇,以充分調動各地發展積極性,形成競相發展的良性格局。
關于招商引資
外資項目審批免費代辦
記者:在當前形勢下,我省如何抓住產業轉移的有利機遇,大力引進商業項目和資金,推動我省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
李清樹:當前,我省處在承接國際和沿海產業與資本轉移的關鍵時期,擴大招商引資既具備潛力又迎來了黃金機遇期。
今年全省實際利用境外省外資金要增長15%以上。就商務部門而言,具體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舉辦好重大招商活動。重點舉辦好第六屆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世界華商高峰論壇、河南—東盟投資貿易洽談會以及河南—上海、河南—北京經濟技術合作項目洽談會。
二是抓好產業集聚區招商引資。重點承接汽車及零部件、電子電器、食品、紡織服裝、建筑陶瓷、制鞋、物流等產業轉移,形成優勢產業集群。著力辦好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和日本、韓國等境外8個專業招商工業園,強力推進河南新加坡物流產業園、開封潮商產業園、香港招商局物流保稅區和鄭州中興通訊產業園等重點產業園區發展,推廣鶴壁(深圳)電子產業園的成功經驗,推動央企和沿海發達地區在我省產業集聚區設立各種形式的區域性產業園區。爭取新設立10~20個特色“區中園”。
三是瞄準大企業和大項目有重點地招商。積極尋求與300家境外重點客商、200家境內重點客商的戰略合作。爭取新簽和引進一批帶動力強的重大合作項目。
四是建立招商引資工作機制,提高綜合服務水平。在全省所有市、縣全面推行外來投資項目無償代理制、聯審聯批制。繼續簡政放權,探索推行新的投資便利性措施。
關于企業服務
1.2萬家企業都是寶貝
記者:2009年開展的企業服務年活動,對促進全省工業經濟企穩回升發揮了重要作用。請問2010年在深化企業服務方面主要開展哪些工作?
楊盛道:保企業就是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今年,省政府決定企業服務工作由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負責,并要求加快建立長效機制。我們重點抓好三項工作:
一是實施企業服務行動計劃,成立專門工作機構推進各項工作落實,建立健全政策導向、市場開拓、融資服務、困難企業幫扶等10項服務企業的長效機制,推動企業服務工作常態化。二是省、市、縣三級分別抓好100家企業作為重點幫扶對象,有針對性開展個性化服務,做到一企一策,完善服務企業直通車制度,對1.2萬家重點服務企業實行動態管理和服務。這些企業都是我省的寶貝。這些企業能否做大做強做優,對實現我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是強化督察考核,定期組織巡視督導組到各地檢查,年底將對各地、各有關部門的企業服務進行嚴格考核獎懲,把企業服務與行風、政風評議結合起來,切實提高服務效率和水平。
本報記者在人大記者招待會上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