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啟動首座核電站 以色列宣稱“完全無法接受”
由伊朗國防部發布的照片顯示了伊朗國產無人轟炸機“卡拉爾”
布什爾核電站啟動
一名安保人員站電站旁
發射升空
以色列21日指責伊朗向其首座核電站布什爾核電站核反應堆裝載核燃料,稱伊朗使用核能“完全無法讓人接受”。以色列外交部發言人約西·利維22日發表聲明說,伊朗違反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決議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決定,未能遵守《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規定的相關義務,“這樣一個國家享受使用核能的果實完全無法讓人接受”。
以外交部:應施加更多壓力
“國際社會應施加更多壓力,迫使伊朗遵守國際決定,停止鈾濃縮活動和建設反應堆,”利維說。當天早些時候,伊朗原子能組織宣布開始向布什爾核電站核反應堆裝載核燃料。布什爾核電站位于伊朗南部港口城市布什爾附近,設計裝機容量1000兆瓦。核電站建設項目始于上世紀70年代,但在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后中斷。1995年,俄羅斯與伊朗簽訂合同,幫助后者完成這一核電站建設。但因建設資金等問題,工期一再拖延。伊朗方面說,布什爾核電站預計將在2010年底或2011年初開始供電。
內賈德:如遭攻擊將全球性反擊
卡塔爾《東方報》21日刊登了該報對伊朗總統內賈德的專訪。內賈德在接受該報采訪時說,假如伊朗遭到攻擊,他保證將展開“全球性”反擊。
在被問及德黑蘭如果遭到攻擊將作何反應時,內賈德說:“我們的選擇沒有限制,將波及整個地球。”內賈德說:“我相信有人在考慮攻打伊朗。但他們知道伊朗是一個無法摧毀的堡壘,我想他們的主子不會讓他們這樣做。”他還說:“他們也知道,伊朗的反擊將是猛烈而痛苦的。”
幕后
俄借核電站反制美國?
盡管國際社會抱有疑慮,但俄羅斯國營核能公司仍將在多次延期后為該核電站的反應堆提供核燃料。從俄羅斯的角度看,這將發出與德黑蘭保持良好關系的信號,盡管這一關系總是不斷出現波折。俄伊兩國之間相互需要,因為對方均有可能為自己提供支持。莫斯科明白,只要伊朗核爭端仍在繼續,美國總統奧巴馬就無暇顧及俄羅斯內政問題。德黑蘭則深知,與莫斯科的伙伴關系非常重要,因為俄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聯合國就制裁伊朗的提案表決時有一票否決權。
在此背景下,俄羅斯在伊朗首座核電站的修建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也十分重要。美國不愿見到布什爾核電站運作,俄便以此作為籌碼。美國前駐聯合國大使博爾頓說“俄像過往一樣挑撥事端,從中漁利”。俄與其說受到壓力,不如說利用布什爾核電站反制美國。俄在伊朗有龐大經濟利益,兩國去年貿易額達36億美元,今年預料超過50億美元,雙方目前商討逾130項合作計劃。伊朗也是俄羅斯軍火第三大購買國,過去幾年俄國向伊輸出近10億美元軍備。
﹃卡拉爾﹄無人機
長度4米
戰力具備“不同能力,包括攜帶炸彈以摧毀目標”
優勢可“以高速長距離飛行”。
國家電視臺網站援引國防部長艾哈邁德·瓦希迪的話報道,“卡拉爾”是伊朗國防工業多功能化和先進性的體現”。
伊朗首架國產無人轟炸機亮相
伊朗總統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22日參加為首架國產無人轟炸機舉行的“揭幕”儀式。22日正值伊朗國防日,伊朗國家電視臺當天直播伊朗首架無人轟炸機“卡拉爾”的“揭幕”儀式。電視畫面顯示,艾哈邁迪—內賈德親手為“卡拉爾”“揭幕”,將覆蓋在轟炸機原型機上的藍布徐徐揭開。伊朗國家電視臺還播放了一段“卡拉爾”的飛行片段。
本組稿件均據新華社、《參考消息》
■手記
走進伊朗布什爾核電站
“命運坎坷”的伊朗首座核電站——布什爾核電站21日開始進行核燃料加載。當天,各國駐伊朗媒體記者獲準進入布什爾核電站,一睹其“風采”。早晨7時,記者從布什爾市區驅車前往約15公里外的核電站所在地。在核電站大門處取得組織方的采訪許可證之后,記者終于踏入在自己的報道中不知已提及多少次、卻從未目睹其真容的布什爾核電站。
一進入核電站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條寬敞筆直的柏油馬路。道路一側建筑物的底層是可容納200余人就餐的員工餐廳。當天,這里為前來采訪的記者們提供自助餐,包括無醇啤酒、沙拉以及著名的伊朗酸奶等。核電站大門內的馬路兩旁,稀稀疏疏栽種著一些葉子類似柳葉、樹皮類似法國梧桐的樹木,樹上掛著數面伊朗國旗。由于核電站緊靠對全球石油運輸具有戰略意義的波斯灣,因此從核電站內部還可以看到藍色的海水。再往前一段路程,就是布什爾核電站主體建筑。核電站主體建筑周圍鋪滿碎石的空曠場地在陽光反射下呈現出白花花的一片,幾條瀝青道路交錯其間。在這里,可以看到布什爾核電站巨大的半球形反應堆廠房和高聳的煙囪等建筑。
伊朗組織方對媒體采訪參觀作了嚴格限制,記者只能在核電站主體建筑前拍攝,不能隨意走動。安保人員在旁邊不斷提醒超越“紅線”的記者回到指定區域內。遺憾的是,記者未能目睹核燃料加載,而是被要求乘車前往新聞中心等待薩利希與基里延科結束儀式后的聯合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