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11月11日,人民空軍迎來了誕生60周年的紀念日。人們在慶祝空軍60歲生日的同時又是怎樣理解這支人民空軍的呢?空軍近20年來最大的變化是什么?空軍現役裝備水平怎樣?如何評價空軍當前的作戰能力?未來中國空軍會怎樣發展?
本周《陳虎點兵》與您一起關注人民空軍60年。
這是一支怎樣的空軍?
認識一支空軍,首先要給它一個基本的定義。如何定義中國空軍?
2008年中國國防白皮書是這樣表述的:空軍是人民解放軍的戰略軍種,是空軍作戰行動的主體力量,擔負著保衛國家領空安全和領土主權、保持全國空防穩定等任務;空軍主要由航空兵、地面防空兵、空降兵、通信兵、雷達兵、電子對抗兵、技術偵察兵、防化兵等兵種組成。
這個定義概括得很全面。
"空軍是人民解放軍的戰略軍種",這就意味著人民空軍擔負著我國國防的戰略任務,只有這樣,它才能稱得上是一個戰略軍種。
雖然我們有陸軍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但在具體作戰分工當中,空軍是空中作戰行動的主體力量。
國防白皮書對空軍任務的表述也比較具體,一是保衛國家領空安全和領土主權,同時保持全國空防穩定等任務。實際上這些年來我們看到,空軍在執行多種任務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最典型的是越來越頻繁地執行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比如抗震救災等。在這次紀念空軍誕生60周年的報道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一種涵蓋面更廣的表述方式:空軍的主要任務一方面是維護國家安全和主權,另一方面是維持地區穩定和保衛世界和平。
此外,在對空軍的定義當中,國防白皮書明確了組成空軍的主要兵種。
近20年來中國空軍的最大變化
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人民空軍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
我們看到,第三代的作戰飛機、第三代的地空導彈和一些比較先進的信息化武器裝備加入了人民空軍現役裝備的行列。比如殲-10戰斗機、殲-11戰斗機、紅箭-9地空導彈等等。
這些都是武器裝備的變化,那么,空軍最核心的變化又是如何體現的呢?國防白皮書的表述是:空軍開始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
我們看到,中國空軍從誕生之日起,主要經歷了抗美援朝戰爭和國土防空作戰。在中國空軍的歷史上,比較著名的進攻作戰行動一個是抗美援朝戰爭中轟炸大河島作戰,再一個就是參加了解放一江山島這樣一個三軍聯合戰役。除此之外,中國空軍更多地是執行一種防空型的作戰任務。比如擊落U-2高空偵察機、擊落入侵的無人偵察機等等。由于當時的歷史條件和我們在技術裝備等等許多方面的制約,我們的空軍應該是一個國土防空型的空軍,借用有些專家和學者的表述說,當時我們的空軍更像一支"防空軍"。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人民空軍發生了一個巨大的變化,開始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這個轉變不僅僅是武器裝備的變化,更大的是戰略指導思想、戰役戰術理論的變化。
在空中作戰領域,有一句大家很熟悉的名言就是"最好的防空就是把敵人擊毀在地面"。實際上,國土防空型的空軍存在很多的缺陷,一支現代化的、能夠適應未來作戰需要的空軍應該是一支攻防兼備型的空軍。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到今天,我們已經看到這種轉變的雛形。
中國空軍的現役裝備水平如何?
大家可能比較關心我國空軍的現役裝備的水平究竟怎樣。在紀念空軍60周年的新聞報道當中,空軍一些主要領導的表述就是一個很好的概括。那就是,今天的人民空軍已經形成了以三代作戰飛機和三代導彈為主體,以二代改進型戰機和導彈為補充的裝備體系。這就表明,我們的空軍在主戰裝備上已經由過去以二代機、二代彈為主體這種狀況發展到了以三代機和三代彈為主體,這是一個巨大的跨越。
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我們的主力戰機還是殲-6、殲-7、殲-8這樣一些典型的國際標準的第二代戰機,也就是說,相當于國際上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的水準。
今天,隨著我們國產的殲-10戰斗機、殲-11戰斗機這樣一大批先進的三代戰機陸續列裝,它們已經形成了我們空軍裝備的主體。與此同時,紅箭-9和一些三代空空導彈和先進機載對地精確制導武器的服役,也同時使我們空軍的主體裝備力量達到了國際三代水準。國際第三代戰機和第三代彈就相當于20世紀80、90年代的水平。也就是說,我們這20年來,空軍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大大縮小了。
當然,三代機和三代彈進入服役,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在一天之間完全取代上一代的戰機和導彈?,F在我們的空軍裝備體制體系中,依然有一部分二代改進型的戰機和導彈。比如之前國慶閱兵當中看到的殲-8改進型的戰機,就屬于一個典型的二代改進型戰機。
以上的內容基本上描述了我們空軍現役裝備的主要的水平。
我們還應該特別注意的是在國慶60周年的閱兵當中,出現了國產預警飛機和國產的空中加油機。這對我們空軍裝備體制的變化產生了一個巨大的影響。預警機的出現使我們空軍具備了現代化的體系作戰能力;而空中加油機投入服役,將會使我們空軍的遠程打擊能力、遠程防空作戰能力有一個質的飛躍。
如何評價中國空軍的作戰能力?
講到武器裝備水平,大家就會關心我們今天的人民空軍的作戰能力到底有多強。很多人都喜歡講世界"排名",實際上,這種排名未必科學。因為空軍的作戰能力不僅僅體現在武器裝備的技術水平,還包括戰略思想、戰役戰術理論,也包括人員素質和作戰能力、戰斗精神等等。
那么,怎么樣評價人民空軍當前的作戰能力呢?
實際上,在我們的國防白皮書當中也有一個很權威和準確的表述:經過近60年的建設,空軍已初步發展成為一支多兵種組成的戰略軍種,具備了較強的防空和空中進攻作戰能力,一定的遠程精確打擊和戰略投送能力。
空天時代的中國空軍會怎樣發展?
講到現狀,可能大家更關心未來。在目前空軍的裝備水平和作戰能力的基礎上,未來10年,空軍會產生哪些變化?
武器裝備的變化可能是最直觀的,人才建設、部隊素質這些有形的變化也是比較容易能看到的。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變化是不容易看到的。
實際上,在最近幾天空軍領導接受媒體采訪的一系列報道中,我們也可以大體勾畫出人民空軍未來10年作戰裝備的最典型的變化。其中,有兩條消息是最引人注意的。
200噸級軍用大型運輸機將實現首飛
第一個消息就是航空工業部門表示,明年,200噸級的軍用大型運輸機將實現首飛。
大飛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一個熱門的話題。在此之前,我們看到了很多關于民用大飛機研制進展的一些報道。
現在,工業部門對軍用的大型運輸機有了這樣一個比較權威的消息發布,界定了兩個內容,一是我們在研的軍用大型運輸機的級別是200噸級,另一個是透露了時間節點,明年將實現首飛,也就是說,我們的軍用大飛機距離真正裝備空軍的日子已經不是很遙遠了。
這樣,我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空中預警機、空中加油機、大型運輸機,這樣一系列的平臺將會出現在未來人民空軍的主戰裝備當中。
中國正在研制四代戰機
另一個消息是空軍副司令員何為榮在接受采訪的時候透露,我們的四代戰機將在未來八到十年之內出現在我們面前。
四代戰機是按當今世界標準來衡量的最先進的戰斗機。目前現役的四代戰機在全世界范圍內只有美國的F-22和F-35。最典型的是F-22,它具備了超音速巡航能力、大迎角的高機動性能和隱身能力,同時還有先進的機載電子設備。一般來說,人們對四代機的技術界定是具備了這四種能力,這也就是所謂的"4S"。
可能大家會感覺八到十年是不是太久了一點?實際上,從我們三代機的誕生、定型到裝備,按這個時間預期,我們四代機預期的時間跨度已經是一個很了不起的速度了。
四代戰機的出現將使我們空軍的裝備水平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同時,四代戰機和軍用大型運輸機的問世也將使人民空軍的作戰能力走上一個新的臺階。屆時,對于人民空軍作戰能力的界定就不會是"較強的防空和空中進攻作戰能力和一定的遠程精確打擊和戰略投送能力了"。一旦我們形成以四代戰機為主體的空中作戰能力的話,防空和空中進攻作戰能力可能更準確的表述就會從"較強"變成了"強大",而"一定的遠程精確打擊能力和戰略投送能力"可能也就會變成"較強的遠程精確打擊和戰略投送能力"了。
空天時代已經到來
最近一段時間的新聞報道中出現了一個新的名詞,那就是"空天時代"。那么,"空天時代"對未來的中國空軍究竟意味著什么?
從技術發展的角度來講,我們這個時代最典型的界定有兩點,一個是信息的時代,一個是空間的時代。技術的進步已經不可避免地給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打下了烙印,這種烙印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也必然影響到空軍的裝備、體制、作戰理論等方面。
實際上,從世界范圍來看,空天一體的趨勢已經體現的相當明顯,時至今日,我國已經確實感受到了這種來自空天的威脅。
大家可能還記得,在若干年前的科索沃戰爭中,我駐南聯盟的大使館曾經遭到轟炸,當時,轟炸方投下的武器是"杰達姆"精確制導炸彈,而"杰達姆"精確制導炸彈的制導信息就是來自于太空中的GPS導航衛星。也就是說,我們已經確確實實地受到過空天時代的威脅,并且對這種威脅有過"切膚之痛"。
隨著人類向信息時代、空天時代的邁進,怎么樣使未來的世界變成一個更加和平、更加和諧的世界?怎樣使未來的太空變成一個和平的空間?
這就需要建立一種秩序和規則。這就對未來中國空軍的發展提出了一個嶄新的要求,同時也對所有國家的空軍提出了一個嶄新的挑戰。
空天時代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隨著空天時代的到來,人民空軍的面貌在未來更長一段時間內將會有更大的變化。展望未來,人民空軍將會以一個嶄新的面貌出現在國人面前,而它也將會為我們的國家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也會為維護地區穩定和世界和平做出更大的貢獻。